[回貨幣供應] [回貨幣與銀行] [回高中經濟科目一覽] [回樹仁 經濟主頁]

本站網址 http://browse.to/sy-econ | & | http://www.sy-econ.org

 



  SS
高中
 
 
 

貨幣基礎 / 銀根

除了 M1 - M3 之外,我們時常會在新聞中聽到一個名詞﹕貨幣基礎,總是聽到貨幣基礎的變動,而很少聽到 M1 - M3。

貨幣基礎( 銀根 Monetary Base ),又稱高能貨幣( High-Powered Money ),有些人甚至稱它為 M0。

按考試局的看法,
貨幣供應及貨幣基礎,都包括由非銀行部門的公眾人持有的紙幣及硬幣等,已發行並流通的貨幣﹕

M1 - M3 則再包括銀行存款﹔
M0 則只加上銀行中的法定儲備。

貨幣基礎是中央銀行的貨幣負債,即是中央銀行發行了的貨幣數量。例如中央銀行增加貨幣基礎,發 10 億給甲銀行, 甲銀行保留法定儲備後將餘數借出,借了錢的人,如果將錢存入銀行........如此,當初增加的 10 億貨幣基礎, 卻創造多於 10 億的貨幣出來,也因此貨幣基礎被稱為高能貨幣,意思即是貨幣的源頭,可以創造貨更多貨幣。

貨幣基礎 / 銀根

包括由(非銀行部門的)公眾人持有的紙幣及硬幣等,已發行並流通的貨幣,及銀行中的法定儲備。

好,正經話說到此,該進入正題吧。 也許大家會聽過某某新聞報導,說甚麼中央(指國內)的甚麼甚麼政策令「銀根」「收緊」。 再看看是甚麼政策,原來是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」,啊!為什麼我的耳朵總是有種「聽出耳血」的感覺﹖

好,上國內的網找找甚麼是銀根。找到一個甚麼MBA智庫百科的網站,我轉載一部份﹕

  銀根是指金融市場上的資金供應,是市場上貨幣周轉流通的情況。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,表現為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和公眾持有的通貨(按﹕這國際定義是對的啊)

   因中國1935年法幣改革以前曾採用銀本位制,市場交易一般都用白銀,所以習慣上稱資金供應為銀根。銀根有緊松之分,判斷依據是資金供需狀況。如果市場上資金供不應求,稱為“銀根緊俏”或“銀根緊”;市場上資金供過於求,稱為“銀根松疲”或“銀根松”。

  現代經濟生活中,銀根一詞也往往被用來借喻(按﹕...我的天啊)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。一國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為減少信貸供給,提高貸款利率,消除因需求過旺而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所採取的貨幣政策,稱為緊縮銀根。反之,為阻止經濟衰退,通過增加信貸供給,降低貸款利率,促使投資增加,帶動經濟增長而採取的貨幣政策,稱為放鬆銀根。緊縮銀根和放鬆銀根都是通過一定的貨幣政策工具來實現的,如公開市場業務、調整法定準備率和再貼現率。銀根過緊或過松,都會對經濟帶來不利影響,因此,適時適量調整銀根是十分必要的。

  緊縮銀根也就是在市場需要貨幣少而流通量大的情況下,人民銀行採取一系列措施以減少貨幣流通量的行為。

好!我明了。根據「祖國」定義,銀根指「貨幣供應」。好,我投降了。

http://wiki.mbalib.com/wiki/%E9%93%B6%E6%A0%B9

留意國內的銀根英語是Monetary Situation,如果說是「Situation」這倒還可以勉強算數,但是它又用Monetary Base的定義,那麼......你究竟想點...!?拜託.....別亂用TERMS好不好....ORZ..

同學們還是應該看外國的網站,維基百科對銀根的解釋也不錯,不家不妨看看﹕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Monetary_base

 

補充資料

1.

進階話題

1.

 
 

全部圖畫的版權均屬其版權持有人,如有任何涉及版權的問題,請電郵給我。